
當618年中大促畫下句點,另一場年度電商大戰——雙11,已悄然啟動預備作業。對於許多品牌與行銷團隊而言,618不再只是單一檔期的促銷活動,而是一次關鍵的「數據預演」,透過實戰累積洞察,為下半年最重要的銷售旺季提前部署策略。
從今年618的市場表現來看,我們可以清楚觀察到:「掌握時機、提前佈局」正是品牌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中突圍的關鍵。而驅動這一切的核心引擎,正是數據力與內容力的結合。
一、618不只是促銷,而是策略預演場
今年618購物節呈現出明顯的消費趨勢轉變。根據京東與天貓的統計資料,今年消費者更重視商品的品質與品牌信任感,特別是在家電、3C與個人保健品等中高單價品類表現亮眼,顯示消費者雖然理性,卻願意為「真正有價值的商品」買單。
舉例來說,保健品牌在618期間結合multiFORCE聯播網廣告,導入混血數據(電信、發票數據))精準投放同時走再行銷,提升導購頁面點擊率高達40%,更讓整體業績成長超過1.8倍。這場成功的行銷操作背後,包含了三個關鍵要素:
- 精準洞察:分析消費者在哪些時段、在什麼情境下最可能完成轉換。
- 分眾溝通:依據不同的用戶輪廓設計個性化內容,強化點擊與轉單意願。
- 即時優化:依據每日廣告表現動態調整預算與素材,確保資源有效運用。

二、數據留存與再利用,是雙11成效倍增器
618不只是短期銷售的戰場,更是數據資產建構的重要時機。許多領先品牌已將618視為獲取第一方數據的黃金時刻,為雙11進行彈藥儲備。
常見的數據留存方式包括:
- 會員名單擴充:透過下單抽獎、LINE好友禮、註冊送折價券等方式收集名單。
- 內容互動追蹤:記錄使用者對廣告素材的觀看時間、點擊率與網頁停留行為,分析興趣偏好。
- 購物歷程標記:將高潛力用戶進行分群,為雙11設計專屬行銷旅程。

三、產業趨勢觀察:精選消費抬頭,內容驅動成新顯學
相較於過往「價格導向」的促銷模式,今年618的消費行為出現了顯著轉變,顯示品牌價值與內容溝通正在取代單純折扣成為消費主因:
- 內容型廣告表現亮眼:包含原生影音、原生廣告文,更能建立品牌信任與認同感。透過A/B test找出最能打動消費者的內容進入雙11主戰場。
- 口碑行銷強化消費者信心:多版本短影音、KOL推薦文、品牌內容包等素材。以體驗分享文/影片,高效的溝通節奏打動目標客群,提升轉換成效。

數據與策略,是雙11勝出的雙引擎
在競爭激烈的數位市場中,真正的贏家不是短期衝高業績,而是長期佈局者。透過618這場預演,品牌不僅可以更了解消費者行為,也能累積可應用於雙11的寶貴數據與洞察。
掌握時機、提前佈局,善用內容與數據雙引擎,才能在雙11的戰場上穩健勝出,實現品牌的長線成長與永續經營。
〈延伸閱讀〉